
为什么死记硬背和弦总是学不会
上周有个学员给我发消息说:”老师,我背了三个月C大调和弦,一换歌还是手忙脚乱…”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学吉他的时候,整整半年都在死磕那几个基础和弦。直到有天在琴行遇到位老乐手,他看了眼我的练习方式就说:”小伙子,你这样练十年也弹不好曲子。”
和弦根本不是用来背的。就像学英语不能光背单词表一样,弹和弦需要理解它们的”家族关系”。比如C和弦(C-E-G)和Am和弦(A-C-E)共享两个音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歌在这两个和弦间转换特别顺。去年我教的一个初中生,用这个方法两周就搞定了《成都》的全套和弦转换。
吉他世界网{:rel=”nofollow”}做过实验,理解和弦原理的学员比死记硬背的学习速度快3倍。我现在教学生都会先画”和弦家族树”,比如G和弦的亲戚是Em和C,D和弦的好朋友是Bm和G,这样记和弦就像记亲戚关系一样自然。
三个视频教学里的宝藏技巧
最近整理硬盘时发现2018年录的一套教学视频,当时评论区都在说”原来和弦可以这样练”。其中有三招特别管用:
很多人卡在F和弦转G和弦,其实问题出在无名指。我的视频里用0.5倍速展示:先保持食指横按不动,中指从F和弦的2弦1品滑到G和弦的5弦2品,最后小指才跟上。有个粉丝按这个方法练,第二天就录了《晴天》的cover。
弹D和弦时故意让4弦空弦(D音)持续发声,这个技巧在《Hotel California》前奏里经常用。去年线下课有个阿姨总按不紧和弦,我就教她多用开放和弦,现在她老年大学汇演都能弹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了。
把《情非得已》的”下 下上 上下上”扫弦节奏套用在C-Am-F-G和弦进行上,比单独练和弦有意思多了。最近发现抖音上#和弦挑战 话题里,90%的爆款视频都在用这个套路。
找带多机位拍摄的教学视频,最好能同时看到左手特写和整体姿势。有个学生原来总按不响弦,看了视频才发现自己拇指位置太靠上,调整后立刻声音就干净了。现在我的进阶课都会要求学员先拍自己的演奏视频,和教学视频画面对比着改。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