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学作曲到底能不能赚钱?
去年帮学弟改简历时发现,他作曲系毕业半年还在家里蹲。这让我想起自己刚毕业时,也经历过同样的迷茫。其实作曲专业的就业情况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,关键看你有没有找对方向。
现在音乐市场最缺的不是会写歌的人,而是懂商业逻辑的作曲人。我认识的一个学妹,大二就开始给短视频平台写BGM,现在月入2-3万很轻松。她跟我说秘诀就两点:摸透平台算法+研究爆款套路。比如抖音热歌的副歌必须在前15秒出现,这种实操经验学校根本不会教。
最近帮三个作曲专业毕业生做了职业规划,发现他们最大的误区是只盯着唱片公司。其实现在独立音乐人通过网易云、QQ音乐等平台,靠播放量分成和数字专辑也能活得不错。有个95后客户去年在网易云发了12首歌,光《云村》播放分成就有7万多。
2025年最吃香的作曲技能
上个月参加音乐科技峰会时,字节跳动的音频工程师透露了个关键信息:现在AI能自动生成旋律了,但带情绪张力的作曲还是需要真人。这意味着 值钱的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以下三种能力:
跨媒介创作能力
给电影配乐和给游戏配乐完全是两码事。我合作过的某科幻剧组,要求作曲同时懂画面节奏和剧情张力。后来发现,会使用Unreal Engine{rel=”nofollow”}音频引擎的作曲要价能高30%,因为能实时配合游戏场景调试。
声音设计思维
现在广告公司招作曲都要求会设计”声音logo”。就像英特尔的”噔噔噔噔”,这种品牌声音标识的报价比普通作曲高5-10倍。 学学FMOD{rel=”nofollow”}这类专业工具,去年会这个的毕业生起薪直接多3000。
数据化创作能力
认识个给直播平台写BGM的哥们,他电脑里存着各时段流量数据表:”晚上8-10点要写高潮更密集的版本,凌晨版则要降低30%的节奏型”。这种数据敏感度让他单子接不完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很多MCN机构开始高薪挖作曲专业的人。因为他们发现,会音乐的数据分析师,比纯学统计的更能预测什么歌会火。有个客户转行做音乐数据分析后,年薪直接从8万涨到25万。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