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减三和弦标记到底该怎么记?
上周在音乐学院的乐理课上,老师突然点名让我在黑板上写出C减三和弦的标记。我手一抖差点写成”Cm”,结果被全班同学笑话。后来才发现,减三和弦的标记其实特别有意思,它就像和弦家族里的”特殊成员”,需要我们用特别的方式记住它。
减三和弦的标记通常是在根音字母后面加个”dim”(diminished的缩写),或者直接写个小圆圈”°”。比如C减三和弦可以写成”Cdim”或者”C°”。这个标记方式其实特别形象——就像把大三和弦“切掉”了一部分,让它听起来有种悬而未决的感觉。
我有个特别管用的记忆方法:把”dim”想象成”dim light”(昏暗的灯光),减三和弦听起来就是这种若明若暗的感觉。或者记住”°”像个被切了一刀的甜甜圈,和弦也被”切”掉了一部分音。
为什么减三和弦这么难搞懂?
很多学音乐的朋友都跟我抱怨过,减三和弦总是记不住。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得太少了!流行音乐里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占了90%,减三和弦就像个害羞的客人,偶尔才会出现一下。
但它在古典音乐和爵士乐里可重要了。比如肖邦的《葬礼进行曲》开头就用到了减三和弦,制造出那种沉重不安的氛围。我老师教过一个绝招:每次练琴前先弹几个减三和弦,让耳朵记住这个”味道”。
减三和弦的结构也很有意思:
这种”双小三度”的叠置是它听起来特别”尖锐”的原因。有次我在爵士即兴时不小心把减三和弦弹成了减七和弦,结果萨克斯手直接给我竖大拇指——原来在爵士乐里,减和弦经常被延伸使用。
说到实际应用,减三和弦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过渡和弦。比如在C大调里,Bdim7(B-D-F-A♭)就可以很自然地解决到C大三和弦。我去年参加钢琴考级时,考官特意问了我这个进行,幸亏平时练得多没卡壳。
参考:伯克利音乐学院和弦手册(nofollow)
有个特别实用的练习 把减三和弦当作”变色龙”来玩。比如C°可以看成E♭°、G♭°或者A°,因为它们都是同样的三个音组成的。这个特性在转调时特别有用,我经常用它来给歌曲编配更丰富的和声进行。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