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音乐治疗专业课程到底学什么?
去年陪朋友去音乐治疗师那里做咨询,发现他们弹着吉他就能帮人缓解焦虑,当时就觉得这职业太神奇了。后来专门去查了课程设置,发现要学的比想象中丰富得多。音乐治疗专业可不是随便弹弹琴就行,它融合了心理学、医学和音乐三大领域的硬核内容。
核心课程一般包括这些:
有个在读的朋友吐槽,他们解剖课虽然不用动真刀,但要记住大脑边缘系统每个部位对音乐的反应。最变态的是《评估与测量》课程,光评估量表就要掌握20多种,连患者听音乐时的微表情都要分析。
不同方向的课程差异有多大?
国内院校现在主要分儿童治疗和临床治疗两个方向。儿童治疗的课程会特别加入《发展心理学》,要研究3-12岁儿童对不同音色的反应。有老师演示过,自闭症孩子对竖琴泛音的反应比语言指令更敏感。
临床方向的重头戏是这些:
比较意外的是都要学《音乐治疗伦理学》,因为曾有患者对治疗师产生移情。有个案例是抑郁症患者疯狂迷恋上治疗师,后来改用纯器乐交流才解决。现在所有院校都规定不能给患者留私人联系方式。
工具课也很有意思,《音乐治疗仪器操作》要学脑波监测仪和心率变异性分析仪。北京某医院的治疗师跟我说,他们现在用AI分析患者听音乐时的生理指标,比传统评估准确率提高40%。来源: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官网{rel=”nofollow”}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