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什么你买的作曲书总是看不懂?
去年帮一个音乐系学生选教材,他抱怨说买了好几本《和声学教程》,结果每本翻开都是天书。这太常见了——市面80%的作曲理论书都存在三个致命问题:要么像字典一样罗列规则,要么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五线谱视奏,最坑的是用数学公式解释和弦进行(比如把IV-V-I写成f(x)=x²+1)。
先说你最该避开的三种书:
我书架上有本被翻烂的《流行歌曲写作秘籍》,不是因为它多高明,而是作者在每个章节都放了手机扫码听范例的功能。比如讲到”如何用挂留和弦制造悬念”时,直接让你对比周杰伦《晴天》前奏和书中改编版本的区别。
这三本冷门书能让你少走五年弯路
《厨房里的作曲课》到底好在哪?
作者是个当过厨师的伯克利教授,把作曲技术拆解成做菜流程。比如用”高汤原理”解释和声进行——就像熬汤底需要骨头+蔬菜+香料,副歌写作需要主和弦+属七+过渡音。最绝的是第七章,用冰箱存货比喻动机发展:把早上哼的旋律片段像剩菜改造一样,变成间奏solo或背景pad音色。
这本书配套的练习册特别适合拖延症患者,每天就要求完成”音乐便当”:
电子音乐人都在偷学的《频谱作曲图解》
传统作曲书最大的bug就是忽视DAW工作流程,而这本直接以Ableton Live界面截图当教学案例。第二章就教你用EQ八度分析功能,把贝多芬《月光》的频谱图扒下来,再套用到自己的Dubstep drop段落里。去年有个学生用这个方法,做出的融合曲风作品直接拿了电子音乐大赛新人奖。
书里有个反常识但超实用的 在钢琴卷帘窗里把旋律上下颠倒播放。你会发现很多流行热单的副歌旋律,倒放时居然能变成很棒的verse段落,比正着写容易多了。
给非科班生的《地铁作曲法》
作者是给迪士尼写配乐的资深枪手,书里全是野路子技巧。比如用手机备忘录记录地铁报站节奏型(”下一站是奥林匹克公园”的轻重音刚好是雷鬼节奏),或者把微信语音条拖进FL Studio做切片采样。书末附的”应急作曲锦囊”特别实用,有次我赶电影配乐交稿,靠其中”用洗衣机运转声当打击乐”的方法混过了审核。
有个读者在豆瓣晒笔记:按照书里教的”早餐作曲法”,每天吃煎蛋时用蛋黄位置对应和弦转位,三个月后居然能即兴弹爵士了。这比死磕《斯波索宾和声学》效率高十倍,关键是不用忍受那些晦涩的德式术语。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