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音乐治疗专业考试的核心内容
去年帮一个学妹准备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专业考试,发现很多考生都只盯着乐理和演奏,结果专业面试时直接懵圈。这个专业考试其实分三大块:专业基础、音乐技能和面试评估,每个环节都有容易踩的坑。
专业笔试这块,考的不只是基础乐理。音乐治疗导论、心理学基础这些才是重点,去年真题里就出现”用音乐治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”这种案例分析题。 重点看中国音乐治疗协会官网{rel=”nofollow”}发布的行业白皮书,里面提到的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场景经常被拿来出题。
90%考生忽略的实操环节
考场上见过太多钢琴十级的考生在即兴伴奏环节翻车。音乐治疗专业要的不是炫技,去年面试官直接说:”我们要看你能不能根据患者情绪变化随时调整演奏”。有个小技巧很管用:平时练习时用手机随机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(比如焦虑的、抑郁的),马上用钢琴即兴配合。
面试最容易被问到的三个问题:
即兴创作环节有个坑:很多人以为要写复杂的旋律,其实简单重复的动机反而更得分。记得有次模拟面试,有个考生就用三个音符循环弹奏,配合呼吸节奏变化,最后拿了高分。评委说音乐治疗讲究的是”可参与性”,不是艺术性。
乐器演奏准备时, 主修钢琴再加个便携乐器(比如尤克里里)。去年考场就有考生因为只会钢琴,在团体治疗模拟环节特别吃亏——你总不能扛着钢琴去病房吧?吉他、手鼓这些容易互动的乐器其实更吃香。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