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音乐治疗专业到底学什么?
很多人以为音乐治疗就是放放音乐、聊聊天,其实这个专业要学的硬核内容可不少。去年我表妹报考这个专业时,全家都以为她要去学弹钢琴,结果开学第一周就被《神经解剖学》教材吓到了。音乐治疗师可不是随便弹弹琴就能上岗的,得同时掌握音乐技能和医学知识。
三大核心课程体系详解
光会演奏可不够,重点是要掌握音乐作为治疗工具的使用方法。比如打击乐治疗课要学习如何用鼓点调节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,我们实验室有套价值20万的音乐生物反馈系统{:rel=”nofollow”},能实时监测患者听音乐时的肌电变化。最实用的还是歌曲创作治疗技术,要学着帮失语症患者把破碎的词语编成有韵律的短句。
这个部分和心理学专业高度重叠,但特别注重音乐介入的时机。学认知行为疗法时,我们要在标准流程里插入音乐干预环节。比如抑郁症治疗中,会在认知重构阶段使用特定频率的音乐增强干预效果。教授总强调:”千万别在患者情绪宣泄时放肖邦的葬礼进行曲,那相当于给伤口撒盐”。
从大三开始就要去医院实操,我实习的精神卫生中心要求至少完成200小时个案记录。最难的是老年痴呆病房的轮岗,要记住每个患者对音乐的个人史反应。有位老太太听到《茉莉花》就会流泪,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已故丈夫求婚时放的曲子。这些细节课本上可不会写,全靠现场积累经验。
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音乐治疗门诊,但合格的音乐治疗师仍然紧缺。有个学姐毕业后在康复科工作,她每天要处理15-20个病例,从脑卒中康复到临终关怀都要涉及。这个专业最神奇的地方在于,当你看到植物人对特定儿歌产生微表情时,会突然理解那些熬夜背解剖图谱的意义。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